木結構建筑的多方面優勢
作者:admin 更新時間:2022/8/19 9:37:44 瀏覽次數:9998
建筑有利于降低碳排放。有研究表明,在整個生命周期內,輕型鋼結構建筑物總能耗最大,其次為混凝土結構,建筑物的生命周期能耗最小。輕鋼結構建筑物的能耗比建筑大31%,而混凝土結構建筑的能耗比高30%。在哈爾濱進行的與磚混復合保溫墻體結構住宅采暖期能耗實測對比研究表明,輕型住宅實測采暖耗熱量比磚混復合保溫結構住宅節省41.99%。發展并推廣現代建筑技術,為我國綠色、節能減碳的建筑方案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行的選擇。
具有抗震優越性
來自加拿大國家林業工業研究院的倪春博士用一些數據證明了建筑優越的抗震性能。加拿大國家林產業工業研究院是在對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1971年加州圣佛南多地震、1987年新西蘭艾幾坎比地震、1988年魁北克薩坤內地震、1989年加州婁瑪布理塔地震以及1994年加州北嶺地震的震后調查統計基礎上得出這一結論的。
倪春博士說,在汶川地震中,都江堰青城山千山的中國青城項目中有部分別墅的結構采用了輕型。在災后的實地調查中發現,建筑面積約200平方米的輕型房屋底層裂縫最多出現了6處,二層的裂縫最多出現了2處。并且這些裂縫多為門窗洞口等角部的細小裂縫以及廚房衛生轉角和鏡子周圍的裂縫。
輕型有三大特點:首先,結構自重輕,木材的重量僅為混凝土重量的1/4到1/5,相同體量的建筑物,結構自重越小受到的地震作用越小,所以輕質的受到的地震作用比較小;其次,輕型采用規格材做墻體骨柱,定向刨花板或膠合板等結構性能穩定的板材作覆面板,形成具有良好抗側能力的木剪力墻,這也是結構主要的抗側力構件;最后,小斷面密布的輕型是柔性結構,有很大的結構冗余度以及一定范圍內的變形能力,結構可以通過自身的變形來消耗能量,提高整體安全性。當發生地震時,在三大特點的共同作用下,輕型體現出良好的“以柔克剛”的抗震性能。
基于對建筑優越的抗震性能,在汶川地震后,加拿大聯邦政府和加拿大卑詩省向中國四川省地震災區捐贈價值800萬加元的臨時和永久性房屋。此援建項目包括學校以及老人院等公共設施。所有房屋都將使用加拿大的結構木材和現代建筑技術,并在中國完成設計和建造。作為全國第一所建筑小學——都江堰市向峨小學已于2009年9月1日投入使用。
“不防火”是不是建筑的“短板”
一直以來,不防火好像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這也似乎是建筑的“短板”。與會專家認為,輕型多戶住宅樓在安全性上與其他材料的住宅相同。輕型鋼結構建筑的防火性能建立在加拿大的多年實踐經驗和廣泛測試的基礎上,其中包括對實際大小建筑物的測試。采用傳統輕型、木桁架和以石膏板保護的工字形木格柵設計的輕型墻體、樓地板和屋頂,可以達到兩個小時的耐火等級,即北美住宅規范的最高等級。石膏板不僅能提供經濟實用的光滑墻面,還能在火災中對結構部件起到一定時間的基本保護作用。
混合建筑具有優勢
傳統印象中木材只適合建造低密度房屋。其實在北美、歐洲等一些國家,混合建筑非常普遍。常見的混合結構是指底層為混凝土結構,二樓和四樓為建筑。多層混合是一種輕型、經濟實用的建筑技術,把混凝土結構和的優點很好地結合起來,能夠各取所長,達到建筑效能的最大化。混凝土結構在強度、門窗敞開度以及防火性能方面比較突出,在抗震、保溫、施工速度和隔音方面比較好,兩者結合可以凸顯各種優勢;又由于讓地基的負荷大大降低,可以降低基礎的成本。目前,在北京、上海和四川都有類似已完工或正在進行的混合結構項目。在會上,聯合工作小組宣布將建中國首批集合式多層純或混合住宅建筑。通過試點項目研發可行有效的建筑體系,進行成本控制與分析,并提供技術培訓交流與展示的平臺。
現代的建筑技術不僅可以建造低層住宅,還可以建造多層甚至高層住宅,同時還可以建造大跨度的公共建筑。采用現代建筑技術保留了傳統環保、低碳的特點,又賦予更精心的設計內涵。目前,開發商的認可程度、消費者的接受程度都影響著實際的應用。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上一條:哪種木屋是比較受人們歡迎的? 下一條:木屋設計的要求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