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木結構之精華----榫卯結構
作者:admin 更新時間:2020/5/23 11:29:02 瀏覽次數:50439
榫剡木入竅也。俗謂之“榫頭”。亦作“筍頭”。
榫卯,讀作sǔn mǎo,榫卯結構是實木家具中通常在相連接的兩構件上采用一種凹凸處理的接合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
榫卯是中國建筑中最早具有科學設計意義的語言,在我們民族文明發展史上,如同漢字的發明一樣,源遠流長、自成體系。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使用榫卯了,明清紅木家具則將榫卯的結構和制作技術發展到登峰造極的程度。明清紅木家具制造工藝基本沿用中國古代木構架建筑的梁柱式結構,許多明清時期的紅木家具距今已幾百年的歷史了,雖略顯陳舊,但家具整體的結構仍然完好如初,其中,榫卯結構可是功不可沒的。傳統紅木家具各連接部位,一律以榫卯相接,不僅嚴謹、牢固,還有裝飾作用。榫卯結構的種類很多,就其使用的部位、功能和形態而言,大體可分為明榫、暗榫、套榫、夾頭榫、插肩榫、抱肩榫、鉤掛榫、燕尾榫、楔釘榫及走馬銷等。它們陰陽互交,凹凸錯落;在構件之間,金屬釘子舍棄,鰾膠粘合僅僅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工藝非常精確,顯示了我們祖先卓越的科學成果?梢哉f,中式家具之所以又被稱之為傳統家具,榫卯結構是核心。
中式家具不使用鐵釘,是一種傳統和約定俗成的, 比起鐵釘,榫卯結構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以T形結構為例,如果簡單地用鐵釘組合在一起很難保證其結構的穩固性,很容易改變木棖之間的角度,而榫卯精確地插入式的結構就可以完全保障其牢固度,如果用鐵釘組合這樣的家具,很可能木質完好,但金屬容易銹蝕變形,致使家具散架。還有一點就是高端的硬木家具材質都很堅硬,如果用鐵釘還易造成木材劈裂。
其次,隨著氣候濕度的變化,木板不免脹縮,特別是橫向的脹縮最為顯著,攢框裝入木板時,就并不完全擠緊,尤其在冬季制造的家具,更需為木板的橫向膨脹留伸縮縫。榫卯接合特別講究“交圈”,有銜接貫通之意,不同構件之間的線腳和平面渾然相接,以取得完整統一的效果,使之左右逢源,上下貫串。
最后,榫卯結構的家具便于維修和運輸。純正紅木家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總會出現問題的,比如某一根棖子折斷了需要更換等。用鐵釘連接的家具,做這處拆卸更換就不像榫卯結構家具來得容易。許多紅木家具可以拆裝運輸的,到了目的地再組合安裝起來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鐵釘連接家具,雖說可以做成部分的分體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木頭是死的,但是經過工匠之手,將多余的木頭剔掉,把凸出來的榫頭和凹進去的卯眼扣在一起,兩塊木頭就會緊緊地相握,不再分離,榫卯就象是隱藏在兩塊木頭里的靈魂,從此木頭就不再是木頭。
一個方向的榫卯,在木材水分的自然變化中,隨著長期的不斷收縮和膨脹,用不了多少年就會自動松脫。而不同方向嵌接的榫卯,漲縮的作用力就會互相抵消。更多這樣的榫卯組合在一起,就會在復雜微妙的變化中達到一種平衡與和諧。
遇上地震,當磚石建筑的房屋紛紛倒塌之際,木材靠著特有的柔韌性和延展性,榫卯就會將地面震動變成綿延起伏的木浪而消解,漣漪過后,又恢復平靜。
1937年6月,當近代中國研究傳統建筑的先驅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一行四人,幾經艱辛,長途跋涉,終于站在五臺山一座造型莊嚴而典雅的千年古剎面前時,不由得不為之而激動萬分。這座興建于唐代(公元857年)的佛光寺已經在山野叢林中靜候了一千余年,梁柱間的榫卯結構依然象當初一樣緊密相扣,不離不棄。
1889年建成的法國埃菲爾鐵塔內那些巨大如車輪的螺栓必須定時擰緊,否則會因溫差變化而松動,如改螺栓為焊接的話,整個鐵塔會因金屬的不規則脹縮變形而倒塌,原來這個機械時代的象征也有自身的煩惱。
長時間的實踐,對木材性質的徹底認識,出現了讓榫卯變成木材本身特有的一部分的奇異現象。只要涉及使用木材的場合,榫卯就會自然而然的出現,無論是一棟房子,一扇門窗,還是一件家具。
俗話中的“榆木疙瘩”是形容人笨得死腦筋不開竅,而古代工匠就是用榫卯卻讓比“榆木疙瘩”還硬還重的木頭開了竅。
由于對木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古代工匠在制造明式家具時達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由于木材斷面(橫切面)紋理粗糙,顏色也深暗無光澤,就用榫卯接合將木材的斷面完全隱藏起來,外露的都是花紋色澤優美的縱切面。隨著氣候濕度的變化,木板不免脹縮,特別是橫向的脹縮最為顯著,攢框裝入木板時,就并不完全擠緊,尤其在冬季制造的家具,更需為木板的橫向膨脹留伸縮縫。榫卯接合更講究“交圈”,有銜接貫通之意,不同構件之間的線腳和平面渾然相接,以取得完整統一的效果,使之左右逢源,上下貫串。
聰明才智和精湛的工藝相結合,榫卯結構不再僅僅是木構件中的節點,而直接成為明式家具的塑型手段。以楔釘榫將木材連成優美的圓弧形椅圈;用夾頭榫、插肩榫使案形結構強度更大、造型更完美;抱肩榫可以派生出各種類型,使有束腰、高束腰造型產生各種豐富多樣的變化。當把這些精妙的結構拆解再復原,它依然精密而嚴絲合縫時,我們不得不再一次為之而驚嘆。
通過能工巧匠之手,榫卯更煥發出了異常強烈而光彩奪目的生命力。
在每一棟古老的木構房子中,在歷經風霜之后,屋內每一塊木頭,包括每一件家具的榫和卯都在竊竊私語:
卯對榫說:“執子之手,”
榫對卯說:“與子偕老!
好一個天荒地老,矢志不渝!
上一條:木屋別墅之重型木屋與輕型木屋的區別 下一條:木結構房屋的緊固件及連接件有哪些?